2024年,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優化調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將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領域納入專項債券投向領域。通過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有效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助力新能源、新基建、新產業發展。
專項債助力新能源新基建發展
天津市寧河區位于天津市東北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區核心區域。近年來,寧河區立足未來科技城定位,聚集科技創新資源,建成一批創新創業中心。作為未來科技城的六大組團之一,天津寧河現代產業區發展逐漸成熟,吸引了貝特爾精密機械、博凱機電等40余家企業及項目落地。
為緩解寧河區經濟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寧河區計劃2023年至2026年申請專項債券9.5億元、自籌資金4.56億元,分期分批對寧河現代產業區基礎設施、創業中心、漁光互補發電工程及集中式(獨立)共享儲能電站等進行建設。其中,漁光互補項目將利用寧河區現代產業園內約1915畝魚塘鋪設光伏組件,并采用全額上網模式銷售,初步測算在債券存續期內將實現光伏發電收入合計6.1億元。
與此同時,寧河區集中式(獨立)共享儲能電站具備迅速靈活的“充放電”功能,通過發揮大型“充電寶”的作用,共享儲能電站可以為電網系統提供穩定支持,解決區域電網短時功率不平衡問題,以提升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根據初步測算,該項目運營期收入預計為9.9億元。
據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上述項目建成后,將增強天津及其周邊地區的能源供應安全,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助力天津新能源產業進一步壯大。此外,這一全新的儲能設施將為地區內可再生能源提供重要支持,確保能源供應的連續性和可靠性,助力“雙碳”目標穩步實現。
一位財政領域專家告訴記者,與傳統基建項目相比,新基建、新能源項目多數需要政府進行一些積淀式投資,新項目現金流不確定性更大,項目開發和收益實現難度不小。預計隨著新能源、新基建盈利模式成熟之后,項目建設中的資本構成可能會有所改善。
國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夏磊表示,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偏慢,但支持范圍新增了獨立新型儲能、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領域,預計在專項債額度分配方面將優先向項目準備充分、使用效益好的地區傾斜,有利于更好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新華財經數據顯示,8月以來,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明顯加快。截至9月末,今年以來新增專項債已發行規模超35900億元,發行進度超過90%。
專項債為地方發展新產業提供資金支撐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方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點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關系著經濟增長新引擎的帶動力,關系到國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國際競爭格局的構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要“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在10月12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表示,在擴范圍方面,除完善專項債券投向清單管理,增加用作項目資本金的領域外,還將合理支持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近年來,天津市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科教人才豐富以及產業門類齊全等方面優勢,通過打造天開高教科創園,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截至今年9月底,106家天開高教科創園核心先導區注冊企業已入選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名錄。
為充分發揮協同創新成果,助力天開高教科創園發揮創新引擎作用,2023年南開區通過自籌資金,并申請利用7000萬元專項債資金,對科創園內道路與設施、停車場等進行改造,并安裝80個充電樁、30個充換電站,為科創園發展打造更優良的配套條件。
中國銀河證券在研報中分析,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發展潛力巨大。財政部明確研究擴大專項債使用范圍,合理支持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相關領域潛在機會巨大。
本文來源 | 新華財經